肖枫和路小北这两个名字在过去一个月成了这个夏天年轻人谈话中会被提及的热词。暑期上线的《穿越火线》网剧在豆瓣上稳定保持了7.8分的好评,超过了同期的热播剧《三十而已》的7.1分和《河神2》的7.5分。舆论的风向从讨论游戏IP改编电竞剧能不能成功,变成了《穿越火线》网剧为什么能够成功。
借着话题度和口碑的双丰收,我们请到了腾讯互娱火线合作部总经理许光和腾讯互娱合作市场部总经理朱峥嵘,希望通过他们的视角,搞清楚《穿越火线》网剧的成功秘诀,解答如何打造有持续生命力的 IP,以及在 IP 拓展的过程中,如何通过与用户的诚意沟通最终找到正确答案。
十二年的积累构筑 IP 基石
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提到2008年的记忆,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是很遥远的事情。十二年对于一部经典文学著作来说或许算不上长,但对于任何一款游戏产品来说,都足以充分证明其强大的生命力。
从12年前《穿越火线》游戏的发行,到今年《穿越火线》网剧频繁出现在各大平台热搜,作为 CF 的大家长,我们从许光的描述中发现,08年至今,《穿越火线》其实经历了一系列的脱胎换骨的蜕变,逐步形成并巩固成为如今的经典IP。
在和许光的交流中,他提到,“很多人最初都是通过‘3亿鼠标的枪战梦想’认识的《穿越火线》。”在2012年之前,高人气和畅快的游戏体验是它或遍大街小巷的标签。而在两届职业联赛 CFPL 成功举办之后,喜欢和用户直接对话的许光听到很多用户“已不满足于只是打着爽,发现玩这个游戏的目标是为了电竞梦想,想去打比赛”的声音。
为了能让用户享受到更好的电竞体验,从中国第一个职业联赛 CFPL 诞生到将赛事生态进行不断完善,《穿越火线》的电竞体系始终处于积极拓荒的姿态。最初的百城联赛和冠军杯,之后更职业化和国际化的 CFPL、CFML、CFS,到如今的席位制、青训赛,一步步吸纳更多赛事用户,彼此的情感牵绊也越发强烈。
许光回忆说,“最初做赛事的时候,大家只敢期望达到韩国电竞职业联赛的60分就满足了;转眼八年时间过去,我们的赛事体系在很多层面上已经超越了韩国。”在电竞之路上,《穿越火线》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也成了用户们书写自己青春热血故事的一席之地。
今天我们关注到了《穿越火线》网剧基于电竞人物故事而激发的市场活力,实际是颠覆传统的对游戏 IP 网剧改编的底层逻辑的探索。过去,很多游戏都尝试过 IP 影视化改编,而《穿越火线》的 IP 影视化衍生之路,更是早在五年前就开启了布局。2017年5月,腾讯动漫上线了 CF 的 IP 衍生漫画《枪娘》,很快同名动画作品也在暑期面世;一年之后,CF 官方同人 3D 番剧《穿越火线:幽灵计划》上线,游戏内的经典角色被悉数搬上了银幕。
“此前的多次尝试都围绕游戏本身的世界观、角色和枪械展开。”许光表示,虽然核心用户对此比较买账,但是作为 IP 动漫影视化的作品,却把整个用户的受众范围框在了 IP 用户身上,无法实现圈层的突破。
在几次试水的过程中,许光和他的团队不断听取更多用户的意见,最终决定要把IP衍生内容和用户对电竞持续而强烈的需求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尝试在整个 IP 生态的建设上,用电竞的融合属性去打通不同内容形式,把用户的情感和游戏 IP、衍生内容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打动用户。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在最初规划网剧的时候,团队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游戏背景故事进行影视剧改编。总编剧徐速在运营团队的帮助之下,和选手们住在一起,到大型赛事的现场去挖掘在穿越火线项目中人物的特质,选手的故事。从游戏设定中不同阵营的冲突,巧妙转变为了两个时代年轻人之间共同的情感。最终按照“去游戏化”改编思路输出的作品,也获得了包括 IP 用户在内的网剧观众一致认可。
当竞技热血的文化内核被提炼成为剧中肖枫的一句“不服输的,才是青春”时,经历了十二年时间,早已经深植在《穿越火线》文化里核心精神真正被激活,通过网剧的形式被更多的人所理解。
三亿 CFer 故事背后的诚意
对于许光多次谈到的“去游戏化”改编,来自市场体系的朱峥嵘在访谈中同样多次提及。这个思路,正是获得了从产品侧到市场侧的一致认可,电竞人物故事拓展游戏 IP 的计划才得以真正成型。
值得关注的是,整个网剧并不是把某一个优秀电竞选手的经历改编为故事,而是在用不同时代中喜欢电竞的年轻人们共同的经历来讲述他们的生活方式,是《穿越火线》爱好者们在把自己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一款游戏,一项赛事和一群年轻人出于对电子竞技的热爱,在十二年的时间跨度里不断地聚拢,彼此形成了强烈的认同。他们给自己起了一个共同的名字“CFer”,如朱峥嵘所言,“CF 网剧不同于一般网剧的地方在于,每个用户都是参与者和创造者,每个人在看到肖枫和路小北的故事的时候,都会想起他自己的故事,想起了他的这一段青春,他的这一段回忆。”
十二年间,《穿越火线》靠着用户和大众的认同才能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大部分想打造IP的运营者都有着自己的方法论,从08年开始就一直深度参与《穿越火线》项目的朱峥嵘把这件事讲得非常直白——诚意,或者说,持续不断的与用户诚意的沟通。
无论是《穿越火线》游戏产品的迭代,还是其赛事体系的不断完善升级,包括这次网剧的成型,在整个过程中,朱峥嵘认为不变的东西是“对用户的洞察、尊重,重视”,只有秉持这样的思路,才能时刻在细微之处体现出对用户的诚意来。
“在网剧的拍摄过程中,抛开用影视剧表达手法来造成简单的视觉冲击,如何充分还原游戏内的地图枪械,甚至是弹道动画,这些工作都通过先导集的拍摄、观众剧本测试、电竞顾问来进行一次次的调整。”在制片方和游戏方的合作努力之下,才建立了一套如今我们在视频平台上看到的 CF 独有的视听语言体系。
借用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打磨”,相比于一般艺术作品按照创作者本身的意志去不断打磨,游戏和电竞的内容大多数时候是在产品运营的过程中,坚持听取用户的意见,围绕他们的需求去打磨内容。朱峥嵘把这个过程概括为“一个跟用户的不断的互动,不断的情感连接,最终形成用户自己心里的 IP,才是真正的 IP。”
无论是在《穿越火线》网剧里,还是在朱峥嵘所参与的其他项目中,凡是真正对用户表达出诚意的,最终都获得了成功。而《穿越火线》在过去十二年的历程中给出的一次次答案,也是对于诚意极好的体现。
电竞的连接价值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中,电竞行业都一直在致力于打磨赛事内容,并用更完善的赛事体系助力行业的不断升级,而其中,对观众更有诚意的项目逐渐脱颖而出,拥有了自己的文化属性。
而当我们把视野拉高,站在文化领域去思考电竞价值的时候,电竞变得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内容,也成为了贴近年轻人生活,同时不断创造被他们所喜爱故事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其他的内容形式都非常容易被接入。这中间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传统体育的相关内容,往往是聚焦在最顶尖的运动员身上,讲述的是一个个逆天翻盘的英雄故事,但电竞的相关内容可以是每一个平凡人的故事。电竞这个形态天生就具备强烈的参与感,用户动动手指,也许就能产出一段电竞内容,每一个用户都对电竞赛事拥有很强的共鸣感,每一个用户都是电竞的参与者,也正因为如此,电竞有着连接海量用户群体的力量。
参与感是互联网时代给予电竞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像《穿越火线》的网剧一样。之所以能打破改编的魔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持续的参与下暴露的需求以及所有用户共同“参与”到了创作的过程里。
对其他的电竞项目,如何利用电竞的优势,去激活各个内容形式之下的文创价值,这可能会是未来电竞自身文化价值能够达到什么高度的关键所在。当运营者拿出足够的诚意,以融合的姿态去挖掘电竞内容,以此来沉淀用户的时候,电竞的连接价值在后续的IP衍生内容开发上,将有可能超过赛事本身,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在电竞这个平台上所展示的“热血青春”故事,就像《穿越火线》网剧一样将会成为连接不一样人群的文化节点。也正是汇聚众多用户和观众的认可,才能实现把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的目的。
这也是《穿越火线》网剧更重要的意义——终于打破了游戏和影视之间的界限。过去我们常说,电子竞技从不缺少好故事。热血也好、梦想也罢,如何把这些故事用更丰富的形式讲给更多人听,既是过去十多年来整个产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有待挖掘的产业洼地。
事实上,不止《穿越火线》,很多电竞 IP 都在寻求着影视化的出路。不管是借助影视的形式展现电竞充满魅力的一面,还是在影视这条分支里挖掘新的产业价值,《穿越火线》先人一步的成功恰好能提供可以被参考的经验。
结语
昨晚,网剧的超前点播正式迎来大结局,肖枫和路小北在不同年代中展现出同样的热血与激情,注定成为今年夏天难忘的故事。而《穿越火线》CFer 们炙热的情感,也通过网剧传递给了越来越多的人。
当以优质的电竞产品为基石,用诚意不断打磨细节,来争取更多用户的认同感的方法真正得以实现的时候,那些不熟悉电竞的观众对电竞的认知也不再局限在对出台政策的解读和冷静严肃的新闻报道,而是被真实细腻的情感所感染。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青春,青春中却又有着相似的热血,当你看过穿越火线的故事,作为曾经的游戏或者电竞爱好者,也许会愿意重新去下载这款游戏,再一次参与到青春与热血的对话当中。
很多时候,影视作品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风向标,其灵敏的嗅觉往往能捕捉到新的社会热点。这几年的不少大热剧集都通过聚焦社会的新热点而取得成功。《穿越火线》网剧的成功,也预示着电竞文化,以及其背后的游戏文化将逐渐进入社会主流大众的视野,游戏用户圈层已不属于“亚文化圈”的范畴。随着 CFHD 的上线、CF 大电影的上映以及更多游戏IP影视改编项目上马,电竞和游戏在未来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声明:中国电竞网(5asj.com)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立场